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8月18日宣布,正式對中國發起“301調查”。所謂的“301調查”源自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該條款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可對他國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發起調查,并可在調查結束后建議美國總統實施單邊制裁,包括撤銷貿易優惠、征收報復性關稅等。發起“301調查”是一種貿易救濟的手段,也是一項單邊貿易報復措施。美國對華采取單邊主義色彩極強的貿易調查,引發各界對中美經貿關系的擔憂。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18日發表聲明說,將調查中國政府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創新等領域的實踐、政策和做法是否不合理或具歧視性,以及是否對美國商業造成負擔或限制。
對此,前白宮貿易顧問、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認為,美國政府使用一項過時、單邊的美國貿易法條款對華啟動“301調查”,其代價是巨大的,只會讓美中貿易情況更加糟糕。外界對于特朗普上任以來采取一系列措施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貿易承諾和幾十年來建立國際合作的努力早有微詞,而啟動“301調查”則提供了更多“燃料”。在鮑恩看來,政府在“301調查”中充當了多重角色:充當警察,確定外國政府的罪行;充當檢察官,提出法律論據;充當陪審團,裁決證據;充當法官,判處外國對美國進行報復性處罰。“這是存在嚴重問題的。”他說,如果美國政府想要合法解決對華貿易的不滿,應促成與中國達成一項新的、可執行的長期貿易協議。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另一位高級研究員卡洛琳·弗洛伊德也認為,對華啟動“301調查”不會帶來任何積極的結果,一旦引發貿易報復措施,美國企業利益也將受損。
國際金融協會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警告說,考慮到中國在當前的全球供應鏈中所扮演的角色,如果美國和中國之間發生貿易戰,不僅會損害中國企業利益,而且會損害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分銷商,如美國零售商的利益。